成果申请书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 >>  成果申请书  >>  成果的创新点  >> 

成果的创新点


(1)育人理念创新:凝聚校本资源、凝练“忻师文化传承”图谱,文化育人理念更加深化

学校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,提出“挖掘地方特色资源,传承优秀文化基因,厚植师生家国情怀”理念,充分结合校史校情,系统梳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,绘制“忻师文化传承”图谱;把“文化育人资源转化为立德树人优势,将师生身边的文化传承、红色故事等融入课堂、实践和校园,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成为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的国家栋梁。在此理念指导下,学校全面深化文化育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,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特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、系统运用、协同育人的典型经验。

(2)育人路径创新:聚焦科教协同育人、聚力思政全过程育人,文化育人路径更加优化

围绕“文化传承时代新人”培育目标,学校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,通过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,形成“科研发现文化—教学传播文化—实践激活文化”的闭环,服务地方发展与文化传承。同时,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融合,通过顶岗实习支教让学生在实践中淬炼家国情怀;利用地域资源活化思政课堂,将抽象的思政概念转化为地方文化中的具体案例;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专业教学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。地方文化从“静态知识”升维为“动态育人载体”,学校文化育人从“被动接受”转向“主动创造”,为地方高校落实文化自信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。

(3)育人环境创新:创建情景式载体、创新沉浸式体验,文化育人环境更加活化

充分发挥全校文化场馆育人功能,打造五台山文化展馆、元好问馆,建设春苗剧场,编创《寻找东大殿》等文化剧目,建成五台山数字化展馆、虚拟仿真系统、特色文献数据库等,将地方特色文化具体化、形象化,让其有灵魂、能说话,创设出传统与现代、真实与虚拟、线下与线上交融的全方位文化育人环境,推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题共答育人,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沉浸化课堂、数字化支撑的忻师模板。